渔业期刊文章发表(渔业类期刊)(11)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:X9安全科学 1.安全科学学报2. 安全生产科学技术3. 安全与环境学报4.火灾科学 5. 消防科学与技术 6. 安全与环境工程 5、 有哪些最常见的淡水鱼? 有哪些最X9安全科学
1.安全科学学报2. 安全生产科学技术3. 安全与环境学报4.火灾科学 5. 消防科学与技术 6. 安全与环境工程
有哪些最常见的淡水鱼?
有哪些最常见的淡水鱼?接上篇回答2:
鲈鲤 为鲤形目鲤科鲈鲤属的鱼类,有金沙鲈鲤(Percocypris pingi)、花鲈鲤(Percocypris regani)、后背鲈鲤(Percocypris retrodorslis)。金沙鲈鲤分布于长江上游及其支流;花鲈鲤分布于抚仙湖;后背鲈鲤分布于澜沧江水系。体长可达60cm以上。 中文学名:鲈鲤 拉丁学名:Percocypris pingi 别称:花鱼、江鰛、江鲤、青脖
白条鱼 中文别称:条、鲦、子、白鲦、白鱎、蓝刀鱼、游刁子、青鳞子、尖嘴子、浮鲢、餐条、餐子、川条子。别称:白鲦、餐条、苦槽仔、海鲢仔、奇力仔。 俗名:白翎子(雌)/红翎子(雄)、苦槽仔、海鲢仔、奇力仔、白条、白鱎、青鳞子、尖嘴子、浮鲢、餐子、餐鱼。 初级淡水鱼。对水质要求较高,繁衍速度较快,嘴馋鱼类,此种鱼与马口,翘嘴外形相似,营养价值较高,高蛋白,高营养。在阳光灿烂,较暖的天气里最为捕捉,喜腥类面食。是低海拔常见之鱼类,喜欢群聚栖息于溪、湖及水库等水之上层。栖息深度:0至10米。 中文学名:白条 拉丁学名:Hemiculter leucisculus 别称: 条、鲦、子、白鲦、白鱎等
麦穗鱼 ( mài suì yú ) (Pseudorasbora parva),是鲤亚目,鲤科,鮈亚科,麦穗鱼属的一种鱼。亚洲的原住民,但因引入欧洲而成为了当地的入侵物种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。 中文学名:麦穗鱼 拉丁学名:Pseudorasbora parva 外形特征 头尖,略平扁。口上位。无须。背鳍无硬刺。生殖时期雄鱼体色深黑,吻部、颊部出现珠星。雄鱼个体大,雌鱼个体小,差别明显。 生活环境 常见于江河、湖泊、池塘等水体。生活在浅水区。杂食,主食浮游动物。产期4~6月。椭圆形,具黏液.成串地粘附于石片、蚌壳等物体上,孵化期雄鱼有守护的习性。 麦穗鱼分布极广,几乎所有淡水水域都有它的踪迹。但具体来说,静水水域和水的透明度不高的水域麦穗鱼较多,而水流较急又深的水域少有麦穗鱼。水草较多的池塘麦穗更多,因它大量吞食附着于水草的各种鱼。
拟细鲫 ( nǐ xì jì ) 生活在山溪和小水沟中,为小型鱼类。主要分布在广东南部的珠江支流及广西的南流江、钦江及海南岛各水系。 中文学名:拟细鲫 拉丁学名:Nicholsicypris normalis 别称:海南细鲫 生 境 小型鱼类,常见体长100mm以下。分布于海南岛和广东、广西南部。 地理分布 分布于海南岛南渡江、万泉河,
棒花鱼 体粗壮。鼻孔前方下陷。唇厚,上唇的褶皱不显著;下唇侧叶光滑。侧线鳞35~39。生殖时期雄鱼胸鳍及头部均有珠星;各鳍延长。 中文学名:棒花鱼 别称:爬虎鱼、沙锤、花里棒子,鲤科 形态特征 棒花鱼体长,稍侧扁。头较短,吻短,前端圆钝。眼小,侧上位,眼间宽平。背鳍无硬刺,胸鳍圆钝,均较短。尾鳍叉型。头背部稍黑,体侧具一不明显的纵纹,其上有9-11个黑点斑块,背部也具8-11个黑色斑块。背鳍和尾鳍具有由黑色小点组成的斑纹。 生存习性 小型鱼类,生活在静水或流水的底层,主食无脊椎动物。1龄鱼性成熟,4~5月繁殖,在沙底掘坑为巢,产其中,雄鱼有筑巢和护巢的习性。体长可达11厘米,主要生活于平原河流水清以及沙底处。
泉水鱼 属鲤形目,鲤科,野鲮亚科,泉水鱼属。俗称:泉水鱼、油鱼。 泉水鱼是特有的物种。体较长,前部圆,后部稍侧扁,腹前部较平,头的背部成弧形。 中文学名:泉水鱼
鳑鲏 ( páng pī ) 是鲤科鲤形目鱊亚科(鳑鲏亚科)所属鱼类的通称,又称四方皮、镜鱼、彩圆儿,为一群小型淡水鱼,分为鳑鲏属(Rhodeus),鱊属(Acheilognathus),田中鳑鲏属(Tanakia)。体呈圆形或菱形;头短,口小;须1对或无;臀鳍始于背鳍基下方,背、臀鳍颇长,有或无硬刺;腹鳍腹位;尾鳍叉状;侧线鳞完全或不完全。生殖期的雌鱼出现产管,雄鱼产生婚姻色或珠星。 中文学名:鳑鲏 别称: 四方皮、镜鱼、彩圆儿 栖息环境 鳑鲏大多数种类栖息于淡水湖泊底层、河流浅水区,少数种类生活于清澈多石的溪流中。它们平时生活于静水水体,水草茂盛的环境中,喜群游。 分布范围 鳑鲏广泛分布于东亚、东南亚和欧洲,大部分聚集于亚洲东部、朝鲜及日本。我国除西北地区及许多内陆河湖外,几遍及各个水系。
厚唇光唇鱼 中文学名:厚唇光唇鱼 别称:火烧鲮、花鱼、石花鱼、石斑鱼 形态特征 体长,侧扁,背部弧形,腹部圆。头侧扁,其长约与体高相等。吻钝,突出。口下位。下颌弧形,前缘露于唇外。唇厚,下唇分两侧瓣,在颏部中央互相接角虫。须2对,颌须稍大于眼径。背鳍刺极细,后缘光滑,末端柔软.雌体体侧有6条垂直黑狭条;雄体中轴具纵纹,垂直条纹在侧线之上。巢有毒。 生存环境 生活在山涧溪流中。小型鱼类。常栖息于砾石底的急流处。分布于、浙江、福建和广西等地水系。
文章来源:《河北渔业》 网址: http://www.hbyy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1212/36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