渔业期刊文章发表(关于渔业的发展的论文)(3)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:全省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,人口4245万;汉族为主,并有满、蒙古、回、朝鲜、锡伯等41个少数民族。现辖14个地级市、16个县级市、17个县、8个自治县及59个全省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,人口4245万;汉族为主,并有满、蒙古、回、朝鲜、锡伯等41个少数民族。现辖14个地级市、16个县级市、17个县、8个自治县及59个市辖区;省会沈阳市。
辽宁之地,战国时属燕国,秦置辽东、辽西二郡。西汉属幽州,置辽东、辽西、玄菟三郡;东汉时增设辽东属国地。隋置燕、柳城、辽东三郡;唐设安东都护府。辽、金、元时期,契丹、女真、蒙古族等少数民族迁入辽宁,促进了辽宁地区的迅速开发。元代为辽阳行省和中书省,设辽阳路、沈阳路、开原路、广宁路和大宁路。明为辽东都指挥使司。清初置盛京,为清朝陪都;康熙初设奉天,因辽河流域为清朝发祥地,取“奉天承运”之意。1907年,奉天正式建省;沿清制。
1929年取“辽河流域永久安宁”之意改称辽宁省。1931~1945年日本侵占期间,被擅划分为奉天、锦州与安东三省。1945~1948国民党统治时期,划分为辽宁、辽北、安东三省及沈阳市。1949年建国后撤并三省,划分为辽东、辽西两省及沈阳、旅大、鞍山、抚顺、本溪5个中央直辖市。1954年两省合并,正式成立辽宁省;沈阳、抚顺等5个中央直辖市改为省辖市。
辽宁省自然概貌大体为“六山一水三分田”。中部为辽河平原,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3%;东、西部为海拔500米左右的丘陵山地,合计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0%;水面及其他约占7%。
根据地势特点和地貌组合,省境可分为三大区:辽东山地丘陵地区,是省内主要产林区;辽西山地丘陵区,称为辽西走廊,是通往关内的重要通道;辽河平原区,是主要农业区。主要有千山、医巫闾山、龙岗山等。境内大小河流360余条,主要水系有辽河、浑河、太子河、大小凌河、鸭绿江、绕阳河等,其中辽河为该省最大河流。省内河流总长16万千米,流域面积5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6条;1000~5000平方千米的有52条。全年径流量约325亿立方米,水力资源较为贫乏。辽东半岛海岸曲折多良港,近海分布有500多个岛屿。气候属北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
。辽宁省矿产资源丰富,已发现矿产100多种,探明储量的60多种。铁矿、菱镁矿、金刚石、硼矿、滑石、玉石、熔剂石灰石储量居全国首位;石油、天然气、硅石、高岭土、石英石、珍珠岩、沸石、油页岩、镍、钼矿、锰、高铝耐火原料储量居全国前五位;此外还有石棉、铊、锆英石等。
辽宁工业历史悠久,钢铁工业基础雄厚。为全国黑色金属、有色金属、重要建材及部分化工产品和能源矿产的生产基地;是全国重要工业基地之一,冶金、机械、电子、煤炭、石油、电力、化工、纺织、轻工等各种工业门类齐全。矿山设备、冶金设备、化工设备、运输设备、建材、纺织等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。石油化工、冶金、电子、机械是辽宁省的四大支柱产业。沈阳与京、津、沪并称我国四大机械工业中心。
辽宁农业开发程度较高,主要粮食作物有高粱、玉米、大豆、水稻、小麦、谷类、红薯和马铃薯等;是全国主要的海盐、芦苇、柞蚕产区及东北地区主要的棉花、花生产区。海洋生物520种,淡水鱼120余种,经济鱼虾类资源丰富;沿海渔业发达,有辽东湾和海洋岛两大渔场,渔场面积达5.64万平方千米。
辽宁交通发达,现已形成了以铁路为骨干,港口为门户,公路四通八达,民航、海运、内河相配套的综合交通网。省内县县通铁路,每个地级市都通高速公路,路网密度居全国首位。沈阳桃仙机场、大连周水子机场通往日本、俄罗斯、韩国等国家和国内100多个城市。大连港是东北地区的天然深水不冻良港、水陆运输枢纽,第二大综合性海港,国际著名海港。
辽宁省名胜古迹众多,旅游资源十分丰富。沈阳有著名的一宫两陵(沈阳故宫,沈阳昭陵、福陵)、大帅府、新乐遗址等。义县奉国寺大雄宝殿已有近千年历史,是辽宁现存最早木结构建筑。义县万佛堂石窟存有北魏孝文帝末年(499)造像碑。闾山东端脚下的北镇庙是一个较大的古建筑群,有元、明、秦国三朝世代皇帝的御笔碑文。背向闾山、面临渤海的兴城古城系明代所建,是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。此外,还有辽阳白塔、辽阳汉壁画墓、营口楞严寺、锦州广济寺、鞍山千山风景区、本溪地下岩洞、大连海滨公园与浴场、大连白云山庄公园、旅顺蛇岛等多处国家风景名胜区。
辽宁名优特产有大连与营口的国光苹果、辽阳香水梨、大连黄金桃等温带果品。辽宁也是“东北三宝”人参、貂皮、鹿茸的主要产区之一。特产工艺品有岫岩玉雕、抚顺煤精雕刻、大连贝雕等。
文章来源:《河北渔业》 网址: http://www.hbyy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8/365.html
上一篇:渔业文献检索论文(论文和文献检索的区别)
下一篇:渔业期刊文章发表(渔业类期刊)